职场“冷战”终究是一场“零和博弈”
日期:01-11 来源:未知追求“60分万岁”的职场人,上班绝不早到,下班绝不多待,坚决不加班、不奋斗,以最低限度完成分内工作——据1月9日央视网报道,最近,“精神离职”风刮过各大互联网平台。这是“卷不赢躺不平”的工作状态,也是年轻人对“把人生奉献给事业”理念的弱反抗。
所谓“精神离职”,与“上班摸鱼”有几分相似,多表现为职场人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”,暗念“混字诀”,对待工作没有激情。比如,工作能少干就不会多干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、不迟到不早退不加班、表面无大错但对待工作消极应对、不会不作为但会慢作为……
据报道,“精神离职”的人多为对工作和成长空间抱有较大期待的人群,他们前期努力付出,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、待遇,叠加职场PUA、畸形企业文化等因素,最终选择不辞职但也不上进。
这种心不在焉、以最低状态完成工作的现象,虽然并非普遍现象,但值得警惕。说白了,这种状态没比“躺平”好到哪里去,不仅会成为影响用人单位正常运转和发展的一种“隐性障碍”,也会成为员工自身成长、未来发展的一块绊脚石。
“精神离职”折射出的是一种不健康的职场生态,这当中有劳动者自己选择的因素,但也与用人单位的生态和做法有关。比如,有的管理者可能不太注意领导的艺术,管理方法不得当、科学,有的企业没能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,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也不够完善等,这些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员工消极应对进而出现“精神离职”的情况。
用人单位应该正视此类现象,积极疏堵结合。比如,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建立健全奖优罚劣的管理机制,通过调岗、业绩与薪酬挂钩等方式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等。当然,员工尤其是年轻人要明晰自己的职业追求,端正工作态度,要能诚信履约、“勤勉尽职”,努力挖掘自身潜能,发挥自身价值,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和不顺就选择躺平和消极应对。
长远看,“精神离职”不仅可能消解用人单位的发展动能,也会消磨职场人的进取精神,最终演变成一场“互伤游戏”和“零和博弈”。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应尽快意识到这当中的问题和危害,防止“精神离职”造成劳动关系双方“离心离德”的后果,让双方陷入“互伤”和“双输”的怪圈。
只有用人单位和员工相互尊重,诚实守信,形成“精神合力”,才能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,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,也才能让职场生态变得更加健康,进而实现“共赢”。
上一篇:角力“吞金”者
下一篇:从微致变 迈向智能 —202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·新材料篇
联系我们:中侦之窗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